调节池防渗膜施工进度直接影响整体工程交付,若流程混乱、准备不足,易导致工期延误。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,通过科学规划、优化流程,可有效提升施工速度。以下梳理核心提速方法,兼顾效率与防渗效果。
一、前期规划:提前扫清施工障碍
1. 场地与材料提前筹备
施工前 7-10 天完成场地清理:彻底移除基面碎石、杂草、建筑垃圾,同步平整基面(用压路机初步压实),避免施工中临时清理耽误时间;
按施工面积精准测算防渗膜及辅助材料(焊条、密封胶、固定钉)用量,提前 3-5 天进场,膜材存放于就近防雨棚(减少二次搬运距离),材料分类堆放并标注用途(如 “焊缝专用焊条”“边坡固定钉”),避免施工时找料浪费时间。
2. 施工方案细化拆分
根据调节池尺寸、形状制定 “分区施工计划”:将池体按边坡、池底划分施工单元,明确每个单元的施工顺序(如 “先完成北侧边坡,再推进南侧边坡,最后施工池底”),标注各单元的施工时长、人员配置;
提前确定膜材铺设方向、搭接宽度、焊接参数(参考膜材检测报告),绘制施工排版图(标注膜材拼接位置、穿膜管道预留孔),避免现场临时调整方案。
二、流程优化:减少施工等待时间
1. 基面处理与膜材铺设同步推进
安排两组人员分工协作:一组负责基面最终压实、清理(用软毛刷扫净残留杂物),另一组同步展开膜材铺设(基面处理完成一段,立即铺设一段),避免基面处理全部完成后再铺膜,减少等待间隙;
膜材铺设前提前展开并固定边缘(用沙袋沿搭接边压实),后续人员直接进行对齐、调整,无需等待膜材展开时间。
2. 焊接作业高效衔接
采用 “双机组并行焊接”:平面区域用双轨热熔焊机连续焊接,拐角、穿膜管道周边安排专人用挤压焊枪同步补焊,避免单机组 “等区域、等工序”;
焊接前专人提前清理搭接边(用酒精擦拭油污、干布扫净灰尘),为焊接机组做好准备,确保焊机到场即可开工,减少机组闲置时间;
每焊完一段焊缝,同步安排 1 人进行初步外观检查(无需等待全部焊完),发现小问题立即标记,后续集中补焊,避免后期返工。
三、设备与人员:提升作业效率
1. 设备提前调试与备用
施工前 24 小时完成所有设备调试:双轨焊机校准温度、走行速度,挤压焊枪检查焊条输送是否顺畅,真空检测仪测试负压稳定性;
准备备用设备(如 1 台备用双轨焊机、2-3 把备用焊枪),并提前备好易损件(如焊机压轮、焊枪喷嘴),避免设备故障导致停工(设备维修通常需数小时,备用设备可立即补位)。
2. 人员分工明确与培训
按 “基面处理组、膜材铺设组、焊接组、检测组” 划分人员,每组明确组长(负责协调进度、解决现场小问题),避免人员职责混乱、窝工;
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 1 次专项培训:讲解施工流程、安全规范、设备操作要点(如焊机走行速度控制),尤其针对新手,安排老员工带教 1-2 小时,减少因操作不熟练导致的返工、慢工。
四、特殊场景应对:避免工期延误
1. 雨季施工提速
提前搭建临时防雨棚(覆盖焊接作业区域),备好抽水泵(及时排除基面积水),雨天优先进行膜材铺设(避开焊接,焊接需干燥环境),晴天集中进行焊接、检测,最大化利用有效施工时间;
基面铺设防雨布(避免雨水冲刷变泥泞),雨后无需重新清理基面,直接掀开防雨布即可施工。
2. 穿膜管道区域高效施工
提前与管道施工团队沟通,确定管道安装位置、尺寸,在膜材出厂前完成开孔(工厂开孔精度高、速度快,避免现场开孔耗时);
管道安装与膜材焊接同步协作:管道就位后,立即安排 1 组人员进行膜材与管道的衔接焊接,另一组继续推进其他区域施工,避免等待管道安装完成后再施工。
五、质量与速度平衡:避免返工拖慢进度
提速的核心是 “不返工”:施工中同步做好质量把控,如膜材铺设时确保无褶皱(避免后期调整),焊接时控制走行速度(避免虚焊导致返工),检测组及时发现问题并标记;
每日收工前,各组组长汇总当日进度,对比计划进度,若有滞后(如某区域施工慢),分析原因(如人员不足、设备效率低),当晚调整方案(如增加 1 人到该区域,或更换备用设备),避免问题累积导致工期延误。
调节池防渗膜施工提速的关键是 “提前规划、流程衔接、设备可靠、人员高效”,无需牺牲质量,通过科学方法即可缩短工期。建议施工前制定详细的 “进度计划表”,每日跟踪、动态调整,确保施工按计划推进。若遇到复杂地形(如不规则调节池),可提前咨询专业施工团队,定制优化方案,进一步提升效率。

